兒科
幼稚園升小一,是小朋友「大個囝大個囡」的重要階段,但如果5歲或以上小朋友每月超過兩次夜間「瀨尿」,這可能不單純是小朋友成長較慢,或有機會患上夜遺尿。兒科專科徐梓筠醫生指出,大部分夜遺尿個案會隨年紀增長而有改善,但如果家長只等待問題自行痊癒,可能會忽視了夜遺尿對小朋友構成的心理影響,更可能會如骨牌般禍延至成年階段。同時,家長也會承受壓力及影響睡眠質素,甚至因責備子女而破壞親子關係。
我們出生之後,舌頭繼續發育增長,但實際上,只有舌頭的長度增加,舌繫帶則不會。這時,若本身的舌繫帶特別短,便有機會牽拉着舌尖,限制了它的運動,使舌頭看起來比較短。其實很多小朋友都有這個問題,如果舌繫帶過短的或過緊的時候,就有機會影響舌頭的活動範圍,甚至會影響到進食和言語的能力。
小腸氣是小朋友常見的疾病,而且在幼年甚至哺乳期已可以發生。而它的成因就是腹股溝(「大髀罅」)中有通道或缺口未能生長完善,以致小朋友肚內的器官如大腸、小腸、卵巢、子宮或膀胱在該通道中突出來,形成腹股溝中有硬化或腫塊。男孩或女孩均有機會患上小腸氣。
我們一般叫的「包皮過長」,其實是「包皮過緊」,或叫「包皮口過窄」,即無法把包皮反起來清潔的情況。 不過,並不是每個包皮過緊的男孩都需要割包皮的,如果有以下幾種情況,我們就會建議小朋友可能需要割包皮:第一,男孩有反覆性的尿道炎、龜頭炎,甚至是阻塞性的龜頭包皮炎;第二,包皮過緊導致很多分泌物積留在裡面,不易清理乾淨;第三,基於宗教信仰,例如穆斯林教。
疫情期間,為了減少社交接觸,大家都盡量留在家中。香港寸金尺土,成年人在家中也會感到焗促,何況喜歡玩耍及走動的過動兒?精神科專科鄧萬豪醫生表示:「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的兒童精力旺盛,需要較大活動空間。疫情下常留在家中,可能會對他們的情緒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