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K
疫情下如何陪伴家中過動兒?
疫情期間,為了減少社交接觸,大家都盡量留在家中。香港寸金尺土,成年人在家中也會感到焗促,何況喜歡玩耍及走動的過動兒?精神科專科鄧萬豪醫生表示:「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的兒童精力旺盛,需要較大活動空間。疫情下常留在家中,可能會對他們的情緒造成影響。」
研究顯示,全港約有6.4%人士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ADHD是因腦神經系統發展遲緩而引起的,超過50%患者受遺傳影響,導致集中力及抑制衝動的能力較弱。現時治療ADHD的一線治療為藥物治療配合行為及執行功能訓練,包括 “自我抑制”、 “運作記憶”及社交訓練,亦會鼓勵患者多運動及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疫情或會令患者無法參與訓練,有機會令病情倒退。如家長發現子女比平日容易煩躁,平時能容忍的小事也會令他們大發脾氣或睡眠質素變差等,也是病情轉差的跡象。鄧醫生提醒:「有些家長見子女疫情期間停課,就為他們停藥,但這樣有機會影響他們的病情。家長應與醫生商量,切勿自行貿然停藥。」
鄧醫生表示:「ADHD兒童需要固定的時間表及紀律,疫情若打亂了他們原本的生活節奏,的確需要較長時間來適應改變。」即使兒童長期需要留在家中,也需要為他們安排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例如固定的起床、食飯、活動及睡眠的時間。部分訓練中心也會為家長安排網上支援服務,並設計一些活動,例如:紙牌遊戲,以訓練兒童的專注及自制能力,讓家長及子女在家繼續訓練。其實,留在家中也有不少「放電」的方法,家長及小朋友可以一起跟著影片做運動、做家務或玩桌上遊戲等。除了能增進親子關係外,也能保持身心健康,一舉兩得。
照顧過動兒對家長來說,的確會帶來不少壓力。鄧醫生鼓勵父母及其他家人一同分工合作,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家長可避免全日對著子女,抽些時間休息,給自己空間來放鬆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