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首頁 健康專題 避孕藥常見問題|避孕藥副作用一覽 事後丸幾時食?

避孕藥常見問題|避孕藥副作用一覽 事後丸幾時食?

避孕藥常見問題|避孕藥副作用一覽 事後丸幾時食?

避孕藥的原理是甚麼?

口服避孕藥含有一種或多種人造荷爾蒙,可抑制卵巢排卵,同時可以增加子宮頸分泌物的黏稠度,使精子難於穿過黏液,進入子宮腔內,自然無法受精懷孕。另外人造荷爾蒙亦會令子宮內膜產生變化,使受精卵無法著床。
除避孕外,對大部分女性而言,持續服用避孕藥也能使經期規律化、減少經血量及緩和經痛。

避孕藥有哪幾種?

口服避孕藥主要可分為「混合荷爾蒙避孕藥」及「單一荷爾蒙避孕藥」,一般而言「單一荷爾蒙避孕藥」特別適合正在餵哺母乳的女性使用,因為這種避孕藥不影響乳汁分泌。其他女性則通常使用「混合荷爾蒙避孕藥」。

「混合荷爾蒙避孕藥」通常分為21、24及28粒裝,分別在於停藥日數:

  • 21粒裝避孕藥:月經來潮開始服食,每日定時服食一粒,在服完第21粒後停藥7日。停藥一兩天便會來經,之後不論月經已否停止,亦需開始服用第二包。
  • 24粒裝避孕藥:月經來潮便開始服食,每日定時服食一粒,在服完第24粒後停藥4日。停藥一兩天便會來經,之後不論月經已否停止,亦需開始服用第二包。
  • 28粒裝避孕藥:月經來潮便開始服食,每日定時服食一粒。在服完第一包後,要立即開始服用第二包。

避孕藥有效率多少?

根據研究資料,婦女在第一年使用這種避孕方法後的意外懷孕機會為 0.3-9%。

常見的避孕藥副作用?

「混合荷爾蒙避孕藥」及「單一荷爾蒙避孕藥」在服用初期均有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 噁心
    • 頭暈
    • 頭痛
    • 乳房脹痛
    • 水腫
    • 情緒轉變

    通常這些症狀都屬於暫時性,在數星期內會消失。但如果有嘔吐及腹瀉的症狀,建議額外使用外用避孕方法,如避孕套,以免因藥力減低而意外懷孕。要注意的是,長期服用「單一荷爾蒙避孕藥」,可能會導致經期紊亂,甚至停經。

    另外,部分女性認為服用避孕藥會致使體重增加,的確「單一荷爾蒙避孕藥」可能會造成體重增加,不過大部分女性會使用的「混合荷爾蒙避孕藥」,則沒有數據顯示會有相關副作用,有機會是水腫導致外表看起來體重上升。如有更深入的疑問,建議向醫生查詢。

避孕藥會影響生育能力或致病嗎?

正常情況下,避孕藥並不會影響生育能力,亦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有服用避孕藥習慣的女性,只需停服避孕藥,便可以恢復正常生育能力。

研究顯示,有服用避孕藥習慣的女性,患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機會較一般女性低四至五成,但患乳癌的機會則比沒有服食避孕藥的女性稍高。

亦有外國研究發現,在服用避孕藥後,患血栓塞的機會略高於非服藥者,小部分女性的血壓會有所增加。不過,這類情況均屬罕見。

哪些人不適宜服用避孕藥?

以下人士都不適合服用避孕藥:

    • 過去或現在患有血栓塞、乳癌或性器官癌症、不明的陰道出血、嚴重的肝病、腦血管或冠狀動脈疾病、嚴重高血壓和糖尿病;
    • 懷疑或證實已懷孕的婦女
    • 有吸煙習慣而35歲以上的婦女

另外,雖然上文提到正在餵哺母乳的女性比較適合服用「單一荷爾蒙避孕藥」,這並不代表她們不可以服用「混合荷爾蒙避孕藥」。在產後六星期便可開始服用「混合荷爾蒙避孕藥」,但必須時刻留意母乳供應情況,如發現奶量減少,應即時停藥,並增加餵哺次數,以再度刺激母乳供應。

市面上的避孕藥種類繁多,哪一種最好?

「單一荷爾蒙避孕藥」通常只會含有黃體酮,而「混合荷爾蒙避孕藥」所含的人造荷爾蒙成分則因應品牌而各有不同,在購買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再決定哪種避孕藥較適合。

事後丸是甚麼?

俗稱「事後丸」的「緊急避孕丸」是處方藥物,用於在性行為後的72或120小時內服用,來達致緊急避孕的效果。

「事後丸」的原理是在受精卵著床前抑制排卵或干擾受精過程,一旦受精卵在子宮內著床,就代表正式懷孕,因此「事後丸」並不能作墮胎用途,如已證實懷孕,或性交後過了120小時,「事後丸」也沒有作用。

單一荷爾蒙(黃體酮) 黃體激素受體劑
失敗率 2-3% 1-2%
服藥有時限嗎? 性交後的 72 小時內 性交後的 120 小時內
服用時間會影響效果嗎? 越遲服藥,失敗率越高 不會
正在授母乳的婦女可服藥嗎? 可以 服用後,需停止哺乳 7 日

事後丸副作用?

兩種「事後丸」均有機會出現頭痛、噁心、頭暈、疲倦、經痛、腹痛、背痛及乳房脹痛等副作用,不過通常一日內便會消失。

其他事後丸注意事項?

「事後丸」只能作緊急之用,並不是長期避孕的理想做法,因為其失敗率相比其他避孕方法也算是稍高,而且「事後丸」並不能連續使用,長期而言使用其他避孕方法如避孕藥、子宮環等則比較合適。

另外,服用「事後丸」並沒有症狀顯示藥物生效或無效,如下次經期比預期遲一星期,都應盡快求醫。

資訊來源:家計會

常見疾病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