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首頁 每月文章 【健康專題】中風先兆不可輕視 認清症狀及早接受治療

【健康專題】中風先兆不可輕視 認清症狀及早接受治療

admin

【健康專題】中風先兆不可輕視 認清症狀及早接受治療

香港每年平均約有三千多人死於中風 (Stroke),目前是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患者年齡通常在50歲以上,不過近年數字顯示中風有年輕化趨勢。中風是嚴重的內科急症,按衞生署數據三個月內的死亡率大概是百份之三十。復康因素除取決於腦部受損的嚴重程度,病人和家屬或照顧者態度和支持以及適當的復康治療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

中風VS小中風 分別在哪裡?

中風是指腦部的血液供給因某些原因而減少或阻斷,令腦細胞突然缺氧, 數分鐘內可令腦細胞損壞而失去功能, 進而令該部份腦細胞所支配的身體功能受障礙。腦中風有兩種,一是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中風),約佔17%,另一種是頭顱內或頸部的血管阻塞不通,造成缺血性中風,約佔83%。

中風先兆,臨床上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俗稱小中風,症狀和腦中風一樣但較輕微,大多只持續5至20分鐘,而且會在24小時內恢復。小中風一般成因是腦血管內出現血栓,當血栓溶化後,血流回復正常, 徵狀就會消失;如徵狀持續超過24小時就稱為中風。

小中風和腦中風的五大症狀:

  1. 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單側身體;
  2. 突然感到困惑,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3. 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
  4. 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
  5. 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欲裂。

小中風可能一再發作,症狀可能不同,再次發作傷害更大,最後甚至可能導致腦中風。小中風發作後的第一個月到第一年內要特別注意。據統計,一成小中風患者在發作後一年內會出現嚴重腦中風;三成在五年內嚴重腦中風。

中風的成因和危險因素

中風的成因

缺血性中風: 因腦血管栓塞引致,較為常見,超過83%的中風屬此類。腦血管的粥樣硬化令腦部動脈中形成血栓; 或是在心或頸大動脈所形成的血栓游離到腦血管,阻塞血流。而心臟其他疾病包括心律不整、心瓣問題以及冠心病皆可導致中風。

出血性中風: 因腦內血管爆裂出血引致,多與長期性的高血壓有關; 亦有因腦組織表面的血管爆裂,這與先天性的腦血管病變有關,血流入蜘蛛網膜下腔(腦組織與頭骨間位置)壓迫腦組織,且出血後血管收縮,令血流進一步減少。

導致中風的危險因素

  • 家族中有中風病歷
  • 55歲以上人士,年紀越大,風險越高
  • 血壓及膽固醇過高
  • 吸煙及酗酒
  • 糖尿病
  • 肥胖
  • 心血管疾病

中風治療方法

  • 溶栓治療 (Thrombolytic therapy)
  • 抗血小板藥物:如亞士匹靈(Aspirin)。這類藥物可以預防血小板凝結成血塊,從而減低再次發生缺血性中風之風險。如能於中風後48小時內服用,更能減少中風患者之功能依賴程度達百分之一1
  • 抗凝血劑(薄血藥):如華法林(Warfarin)及新一代抗凝血劑(Novel Oral Anticoagulant, NOAC)。這類藥物能減低血栓之形成及擴大、亦可減少栓塞,因此可以大大減低心房顫動患者之中風機會。可是,醫學界對於抗凝血劑在急性中風治療方面之成效仍有所爭論。
  • 血管介入機械取栓術/外科手術
  • 綜合治療: 由多個不同專業人員組成的醫療隊伍提供復康護理、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醫務社工服務、臨床心理服務等,以預防併發症,並為病人在情況穩定後接受復康作好準備。

參考資料

  1.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zh-HK/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guid=29ac1219-3d68-4378-a2bd-09e111da3650

常見疾病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