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K
懷孕期間能服抗抑鬱藥嗎?
迎接新生命是不少家庭最期待的事情,可是在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出現轉變、身體變化及身份的改變,都可能會為準媽媽帶來壓力。尤其是本身已患有抑鬱症的女士,在懷孕期間的情緒會更容易波動,甚至有機會令病情惡化。精神科專科梁婉珊醫生提醒:「患有抑鬱症的女士們在得知自己懷孕後,千萬不要被一時的喜悅心情沖昏頭腦,誤會自己的病情已經好轉而不需要覆診,否則有機會使病情惡化,所以患者應與醫生共同制訂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案。」
產前抑鬱症非常普遍,根據研究顯示,每七至十位孕婦便有一位患有產前抑鬱症。可是社會大眾普遍認為服藥可能對胎兒有害,因此當懷孕後,即使出現情緒病也不願求診的情況時有出現。梁醫生指出:「有研究顯示,產前抑鬱症與早產或嬰兒體重不足有關,因此準媽媽需要平衡利弊,並跟醫生商量,切勿突然自行停藥。」
現時常用抗抑鬱藥物為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 及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透過調節血清素水平來紓緩抑鬱症狀。理論上應該選擇一些有足夠數據及研究顯示對胎兒會構成較少影響的抗抑鬱藥物。
但最終決定服藥與否,還需要視乎患者的情緒狀況,並不能一概而論。醫生會為準媽媽分析病情,包括抑鬱症的成因及風險因素等,也會和家人討論如何可以紓解孕婦壓力。
梁醫生提醒孕婦的伴侶及家人應多說鼓勵性說話,例如:當準媽媽表示很辛苦,切勿說「其他人都會經歷這些」這類說話,或忽略她的感受,反而更應該體諒她的心情及表達支持。此外,飲食均衡、充足休息及適量運動也有助準媽媽在懷孕期間保持體力。而抑鬱症患者宜在有生育計劃的情況下才懷孕,否則意外懷孕會加重孕婦的心理壓力,有機會對病情構成負面影響。
精神科專科梁婉珊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