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K
上網大過天 難自控恐變網絡成癮
在現今世代,不難見到大部分小朋友亦有一機在手,餐廳中亦見幼童緊盯平板電腦,以影片「送飯」。子女對於網絡的應用,甚至比家長更熟悉,惟發現子女無法控制上網意欲,每每「上網大過天」,令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便可能是網絡成癮的警號。精神科專科陳愷怡醫生表示:「出現網絡成癮的兒童及青少年,會變得容易暴躁。尤其是當被阻止上網,他們更可能會大吵大鬧,與家長有拗撬。」
網課增上網時間 子女注意力易轉移至玩樂
衞生署指引建議6至12歲的兒童每日上網時間以2小時為上限,但現今不論學習或玩樂活動都大多於網上進行,要限制子女的上網時間實在不易,尤其是中學生已有個人想法,父母更難干預。因應疫情,學校面授課堂亦不時改為網上授課,難免會增加了學童的上網時間。而在上網課時,由於沒有老師在現場監督,子女可能會較易分心,例如:收到同學傳來有趣視頻或資訊,他們的注意力或會轉移至玩樂。陳醫生提醒:「如無人干涉,長此下去有機會發展成網絡成癮,導致情緒問題及影響社交。」
心理治療助了解成癮原因 藥物緩情緒問題
當子女出現疑似網絡成癮的行為時,及早諮詢醫生意見方為上策。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可了解小朋友的想法及成癮原因,進而調整他們的思想。但如生活已受影響,則需遵從醫生指示,適時接受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或SNRI(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等藥物治療,以重建腦內傳導物質的平衡,從而改善他們的自制能力及情緒。
要減低網絡成癮的風險,家長可與子女一起制訂時間表,安排不同類型的活動,令子女的生活更多姿多彩。他們亦可留意子女上網課的情況,例如:參與網課時有否按時上課下課等。而更重要的是,家長應做好「身教」,避免做低頭族整天玩手機,以免子女有樣學樣。
精神科專科陳愷怡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