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
化悲憤為食量或致肥胖症 適切治療配以良好生活習慣尤重要
港人因工作或生活經常壓力爆煲並非新鮮事,不少人會「狂食零食」減壓,這一壞習慣長此下去或會增加患肥胖症的風險。究竟肥胖症是否只靠做運動,便可輕易解決增磅問題?
其實肥胖症對患者的影響甚廣,有機會增加患上脂肪肝、心臟病及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情況不容忽視。聖德肋撒醫院外科專科張沛邦醫生表示:「當然,控制飲食及恆常運動有助預防及改善肥胖問題。但若肥胖問題屬嚴重的話,例如:BMI達27.5或以上,並出現併發症,又或BMI達30或以上但並未出現併發症的人士,建議與醫生商討減重方案。除調整飲食及運動習慣外,或需考慮進行手術,才能改善情況。」
現時常見的手術方案包括胃繞道手術、胃縮小手術、胃水球及胃束帶手術,當中以胃繞道手術及胃縮小手術的療效較好,且能透過腹腔鏡以微創方式進行。與傳統開刀手術相比,微創手術的傷口相對較小,因此復原速度亦較快。
微創胃繞道手術需時約3小時,主要希望能助患者減少吸收和食量,減重效量約80%,惟需留意術後要適時補充鐵質及維他命等營養。而微創胃縮小手術則需時約2小時,能有效地控制食慾及減少胃容量,減重效率約70%,且手術風險相對較低。
張醫生提醒,即使患者做了手術亦不代表可暴飲暴食,在控制飲食及恆常運動方面亦應持之以恆。
聖德肋撒醫院外科專科張沛邦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