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
甚麼是黃斑病變?
隨著年紀漸長,眼睛的組織會漸漸退化,各種毛病亦會隨之出現。黃斑病變(學名:老年黃斑病變)就是一種因眼睛內黃斑點出現退化而出現的老人眼科疾病。1黃斑病變會引致視力衰退甚至導致失明。黃斑病變是非常常見的眼疾,現時估計黃斑病變正影響著全球1.7億人。黃斑病變可分為濕性和乾性兩種,而兩種病變的視力惡化速度並不相同。2
在眼睛內,感光細胞組織「視網膜」就如菲林一樣,負責讓我們看到影像。而「黃斑」位於視網膜的中心,亦是感光細胞最密集的地方。黃斑負責中央視力,讓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物件的細節和色彩。所以,當黃斑退化受損,患者的中央視力就會變差。如同菲林上的刮痕,這些疤痕使你難以看清眼前事物。3
濕性黃斑病變4 | 乾性黃斑病變4 | |
病理 | 黃斑下出現異常血管增生,而這些新生血管容易出現出血、滲漏,甚至結痂,導致黃斑受損 | 黃斑下積聚了一種名為玻璃疣的代謝物,並逐步引致黃斑受損 |
常見程度 | 較不常見(約佔10%) | 較常見(約佔90%) |
症狀嚴重程度 |
|
|
惡化速度 |
|
|
乾性黃斑病變有機會轉化為濕性黃斑病變! |
黃斑病變會導致視力下降,並對病人生活造成種種不便,其症狀包括:3
![]() | ![]() | ![]() | ![]() |
看事物出現扭曲變形 | 視野中心出現模糊或黑點 | 夜間視力下降 | 色彩飽和度減低 |
患者可能只有一隻眼睛受影響。但是,如果一隻眼睛患病,另一隻眼的視力會有23%機會受影響。所以,如果你發現任何一隻眼睛出現視力問題,請及早求醫作詳細檢查。
以下因素均會增加黃斑病變的發病因素:2
- 年齡 > 50 歲(年齡愈大,發病機會愈大)
- 遺傳
- 吸煙
- 高血壓
- 過重(BMI ≥ 25)
- 長期日曬
- 高膽固醇或血脂水平
早期黃斑病變並無明顯病徵,患者主要是透過眼科檢查被發現。所以,定期進行眼科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初步自我檢查,如你於下圖中看見畫面模糊、扭曲或黑點,代表你有機會患上黃斑病變,請及早求醫作詳細檢查。
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6
步驟:
- 把方格表於在視平線約33厘米的距離
- 用手遮住左眼
- 用右眼凝視方格表的黑點
- 重複步驟1-3檢驗另一隻眼
眼科醫生可能會幫助你進行以下的檢查:6
![]() | 眼底檢查 檢查黃斑有否出現玻璃疣、出血或滲漏 |
![]() | 眼底螢光血管造影(FFA) 檢查黃斑內異常血管增生或滲漏 |
![]() |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檢查檢查黃斑有否出現水腫 |
乾性黃斑病變:4
- 暫時未有具體治療方法
- 主要透過定期檢查以防止視力衰退
- 有研究顯示,服用含鋅及抗氧化維他命的補充劑可以延緩視力因病情而衰退
濕性黃斑病變:7
- 激光凝固法
- 利用激光破壞異常增生的血管
- 可以防止視力衰退
- 光動力療法
- 利用激光活化一種光敏劑的藥物,破壞異常增生的血管
- 可以防止視力衰退
- 抗新生血管藥物治療
- 利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以減低,預防異常血管增生、出血或滲漏
- 可以防止視力衰退
- 有機會改善已受損的視力
- 新式的治療方法「積極個人化治療–延長法」可以大大減低注射次數,以減輕財政負擔
- Chader GJ, Taylor 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3;54:ORSF1-4.
- Pennington KL, DeAngelis MM. Eye and vision (London, England). 2016;3:34.
- Department of Heal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elderly.gov.hk/english/common_health_problems/others/amd_factsheet.html. Accessed 11 May 2020.
- Goodman DM, Parmet S, Lynm C, et al. JAMA. 2012;308:1702.
- Birch DG, Liang FQ.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07;2:65-77.
- Hospital Authority.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 Available at: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MediaLibraries/SPW/SPWMedia/ARMD-(English)-2019.pdf?ext=.pdf. Accessed 11 May 2020.
- Cook HL, Patel PJ, Tufail A. Br Med Bull. 2008;85:12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