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牙根要幾多次?係咪一定會好痛?牙醫同你拆解杜牙根迷思
病人因為蛀牙疼痛而求診時,牙醫會先進行檢查,若發現蛀牙的範圍太大,一般都會建議病人進行「杜牙根」的治療。此時病人除了會擔心收費之外,還會擔心治療過程會否很痛。那麼「杜牙根」是甚麽?為何有些病人需要「杜牙根」呢?讓我們接下來探究這種治療。
1. 甚麼是杜牙根?
「杜牙根」的全名是「牙髓治療」或「根管治療」,英文名是 Root Canal Therapy。當牙齒出現蛀牙或外傷碎裂,導致細菌進入牙齒中間的牙髓腔引起發炎及產生毒素,而這些毒素會通過牙根傳到身體,導致不同程度的疼痛。根管治療的過程就是將牙髓腔打開,利用各種器具和藥水,清除牙髓腔中的發炎組織和細菌,最後以醫用牙膠填充牙髓腔缺口,防止細菌再次透過牙髓腔進入牙骨。
2. 甚麼情況需要杜牙根?
並不是每一位病人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牙醫會先檢查病人的牙齒神經狀態,分析病人疼痛的原因。引起牙痛的牙髓炎分爲「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假如病人患有不可逆的牙髓炎,或牙髓壞死,並不能靠自身恢復,那麼即使修補蛀牙也無法解決牙痛的問題。要根治不可逆的牙髓炎,就必須進行根管治療,清除受感染的牙髓組織。
3.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辨別“不可逆”的牙髓炎(Irreversible pulpitis)呢?
第一,你的牙齒對冷或熱的刺激十分敏感,例如飲用凍飲後有麻痹感,而麻痹感持續30分鐘或以上。第二,無論你是否在飲食,你的牙齒依然有持續痛楚。第三,晚上因爲牙痛而無法入睡。最後,在咀嚼食物時,或觸碰牙齒時感到牙齒非常酸軟痛痹。出現以上任何徵狀,都有可能是不可逆的牙髓炎,需要儘快找牙醫做進一步檢查。臨床上牙醫會為病人拍X光片來檢查蛀牙是否已經入侵牙髓腔,如果X光片上牙根有陰影,就説明牙齒已經壞死。牙醫也會使用電擊來進行檢查,如果牙齒沒有反應,也説明牙齒已經壞死,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4. 杜牙根需要做幾多次治療?
根管治療的次數可以從1次至3數次不等。牙醫會在第一次治療時為病人施加局部麻醉藥並清除牙髓腔内的神經線,待痛楚消失或感染症狀不明顯才進行根管填充。由於牙根並非單一管道,而是有著複雜的神經網絡,例如大臼齒更有多個牙根需要處理,因此牙醫會在第二次治療時檢查病人是否還有不適,並檢查有無遺漏的牙根需要清理,一切確認無誤才會填充牙髓腔,最後為牙齒訂造牙套。
5. 杜牙根是否會很痛?
一般而言,牙醫會確認麻醉藥已經生效才為病人繼續治療,因此治療過程中不會產生痛楚。可是,若牙醫使用的麻醉藥劑量不足,或病人牙齒的發炎情況太嚴重,就有可能在治療過程中感到痛楚,但其實這些情況很少發生。
6. 那牙痛的時候應該考慮選擇杜牙根還是植牙?
事實上,把根管治療和植牙相提並論並不恰當,因爲兩種治療都不能保證經過治療或更換的牙齒可以終身使用。所以治療的大原則應該是盡可能保留牙齒和延長牙齒的壽命,最後一步才考慮拔牙和植牙,以保持口腔可咬合、咀嚼和美觀。例如,根管治療能延長牙齒壽命5年以上,牙醫都會建議患者進行根管治療。相比起可使用大約10年的植牙方法,可能有人會覺得時間更短,但其實先杜牙根使用5-7年,再使用植牙,這樣才能延長牙齒壽命。
還有一點,根管治療因爲保留了原生的牙齒,所以套上牙套後不但外觀比較自然,適應也相對比較容易,因為植牙畢竟是植入義肢的一種,植牙後也有較高機率會有異物感。
牙科醫生 陳澔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