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
疫情下股市波動 情緒會隨股價大起大跌?
近日受疫情影響,股市波動,也導致經濟下滑,對各行各業均帶來負面影響,打工仔日夜擔心飯碗不保。到底情緒起伏大,是患上焦慮症的徵兆嗎?精神科專科沈君豪醫生表示:「疫情影響經濟以致出現憂心感覺是絕對可以理解及明白,相信大部分皆屬正常現象,未必是患上焦慮症。診斷焦慮症要視乎患者症狀(例如焦慮及寢食難安等)的嚴重程度,以及其持續性,如連續數星期或以上受到嚴重焦慮症狀困擾,並影響日常生活,就應諮詢醫生意見。如本身是焦慮症或情緒病患者,則要注意近日有否因外在環境令致病情反覆或復發。」
沈醫生解釋較常見的焦慮症病徵,包括心情七上八下,為很多生活上的瑣碎事憂慮和寢食難安等,患者也會感到易倦、手震、肌肉繃緊、心跳加速及呼吸不暢順等生理症狀。其他症狀包括胃口變差、脾氣暴躁、思考能力下降及難以集中精神等。有些患者對自己情緒觸覺較敏銳,可能會自行察覺到問題。但亦有患者是由家人發現情緒有異,才意識到可能患上焦慮症或情緒病。
沈醫生提醒,若不盡快治療,焦慮症容易衍生其他問題,例如:患者為了鎮定情緒,可能會用軟性藥物或酗酒的方式來麻醉自己,嚴重者更會增加自殺危機。治療的關鍵在於「及時」及「對症下藥」,從心理、認知行為治療,調整生活模式,以及藥物治療三管齊下。焦慮症患者容易有負面及災難性思想,透過認知行為及放鬆練習,有助排解負面情緒及調節思想模式,而調整生活模式則有助提升整體抗壓能力。而藥物治療方面,抗焦慮藥物能透過調節血清素分泌來紓緩症狀,例如:改善失眠及失去動力等症狀。記着,病向淺中醫,總有光明天!
「處理情緒三部曲」
- 切勿被情緒支配而做錯決定:
- 多留意情緒狀態,不要逃避或否定情緒,接納及認同自己的情緒反應
- 避免跌入思想陷阱及反覆怪責自己做錯決定,留意自己會否有災難性思想或把事情轉到牛角尖
- 避免在情緒未冷靜時作重大決定
- 可透過靜觀練習來覺察自己的情緒
- 分析及解決問題:患者應嘗試了解問題所在,能夠和來得及解決的便再作出補救,並記下自己應改善的地方,以免日後重蹈覆轍;但若無法扭轉的情況,便要學習接受,最重要是留得青山在。
- 執行情緒管理:
- 與身邊信任的人傾訴,尋求支援
- 別長時間沉溺在相關資訊中,亦要避免在不同渠道收取太多意見,例如在網上平台聽取不同網友談論股市,容易令焦慮加劇。限制自己在指定時間內收取客觀的資訊便可
- 分散注意力,多做一些令自己放鬆心情的活動,例如做運動聽音樂等,避免讓自己沉溺在負面情緒中
- 堅持規律的日常生活作息,睡眠,以及均衡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