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K
照顧老年抑鬱症患者 莫忽視藥物相互作用
當人踏入高齡,面對生活上種種轉變,或會經歷生離死別,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加上退休後又少了精神寄託,容易令憂傷感覺有機可乘,誘發老年抑鬱症。
不耐煩或是老年抑鬱症徵兆
老年抑鬱症的症狀與年輕抑鬱症患者不同,精神科專科陳華發醫生指出:「 除了負面思緒、食慾不振及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外,長者更會有坐立不安及不耐煩的表現,甚至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假如照顧者注意到長者有以上表現,又或經常表示身體不適,然而看醫生後未有發現異樣,便可能是老年抑鬱症的徵兆。
與醫生溝通 防藥物相互作用
老年抑鬱症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及物理性治療。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如沒有用藥,在一年半至兩年內的復發機會達50%或以上。抗抑鬱藥可透過調節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等腦內傳導物質的水平,以改善症狀。惟不少長者因各種病患而需服用多種藥物,部分抗抑鬱藥物有機會與這些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影響其效用。研究顯示新一代抗抑鬱藥較安全,副作用比傳統藥物少,惟服用薄血丸等藥物的患者需多加留意。
曾有一名患有抑鬱症20多年的女患者,年約70歲,一直使用傳統的抗抑鬱藥,但因依從性不足而一直未見好轉。在醫生建議下,她轉用新一代抗抑鬱藥治療約2個月後,症狀便得到明顯改善。
陳醫生建議:「長者少不免會混淆不同藥物,或忘記服藥,家人可多陪同長者覆診,了解醫生的指引,幫助提升家中長者的服藥依從性。」患者及照顧者亦可記下藥物名稱及服藥後的效果,又或以手機拍下藥物照片,以便醫生選取合適藥物。
精神科專科陳華發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