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K
「負面思維」放大鏡 致抑鬱症患者身心俱疲
你試過在聽到朋友訴苦時,勸他「想開一些」或向他仔細分析情況嗎?這個是我們慣常安慰朋友的做法,但原來這種溝通方式卻會使抑鬱症患者倍感壓力。精神科專科黃可欣醫生指出:「抑鬱症患者患上抑鬱,並不是他們的選擇,其實他們也不想陷入負面思想的惡性循環。」默默聆聽,可能就是對患者最好的支持。
抑鬱症的成因可分為生理、心理及環境三方面。在生理方面,腦神經傳遞物質如血清素失衡,是導致抑鬱症的主因。遺傳、荷爾蒙或其他因素也可能會造成失衡的現象。而在心理角度,患者的抗壓能力相對較低,而各方面的環境因素,如人際關係破裂、壓力或親人離世等也是誘發患者病發的原因。患者常會被低落情緒困擾,如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等,因而變得對所有事物亦提不起勁,或伴有失眠、胃口差、容易疲累和難集中精神等身體症狀。
要治療抑鬱症,就要從成因入手,對症下藥。抗抑鬱藥物能透過調節血清素分泌來紓緩相關症狀,而靜觀練習則幫助患者把思維帶到當下,放下過去令自己糾結的事情。心理輔導能有助患者學習以新角度來思考。抑鬱症患者一般容易有思考上的盲點,不自覺「鑽牛角尖」,放大負面情緒。透過新的思考角度,或能使患者發現轉機。曾有患者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下患上抑鬱症,在藥物治療及轉換工作環境雙管齊下後,病情得到紓緩。黃醫生表示:「患上抑鬱症,也是一個讓患者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由身體響起警號那刻起,審視生活有甚麼需要改變,並作出適度調節,以維持精神健康。」